一、前言
炎癥性腸?。?/span>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,IBD)、大腸癌(Colorectal Cancer)、腸易激綜合征(Irritable Bowel Syndrome,IBS)是消化道常見的三種疾病。IBD是一組病因未明的慢性腸道炎癥性疾病,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(Ulcerative Colitis,UC)和克羅恩?。?/span>Crohn’s Disease,CD),其臨床表現為腹痛、腹脹、排便習慣和(或)大便性狀改變。
對于IBD、大腸癌、IBS的鑒別診斷,缺乏理想的鑒別診斷方法。臨床醫師主要根據患者病史和臨床癥狀做出初步判斷,同時進行相應的輔助檢查(如結腸鏡和鋇劑灌腸等),全面撒網式的篩選幾乎成為腸道疾病的診斷模式,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醫療費用和患者的痛苦。雖然內鏡可以較為準確的進行鑒別診斷,但是因屬于侵入性檢查,患者常難以接受。
糞便潛血試驗(Faecal Occult Blood Testing,FOBT)作為消化道腫瘤的一種篩查方法,被廣泛應用,它是通過檢測糞便中的血紅蛋白、血紅素等成分而判斷消化疾病的,而血紅蛋白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,發生變性,造成假陰性結果而漏檢,并且不能鑒別無出血的病變。
C反應蛋白(C-reactionprotein,CRP)和血細胞沉降率(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Rate,ESR)是臨床常用的血液指標,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消化道炎癥和腫瘤等疾病,但研究發現CRP是心血管疾病最強有力的預示因子與危險因子,ESR是用來觀察結核病及風濕熱有無活動性及其動態變化的指標,對腸道疾病的特異性較差。
二、鈣衛蛋白(faecal calprotectin,FC)
鈣衛蛋白廣泛分布在人體細胞、組織以及體液中。它是粒細胞、單核細胞和角質細胞的主要蛋白質。嗜中性粒細胞鈣衛蛋白分布在溶酶體外的細胞液中,約占細胞總蛋白的5%, 并為中性粒細胞更新的標志物,在許多炎癥情況下升高。它可以在血漿、尿液、糞便、腦脊液、唾液、滑膜液以及結腸活檢中被檢測。
研究表明,糞便中鈣衛蛋白的含量約是血漿中鈣衛蛋白含量的6倍,且無差異性。室溫下鈣衛蛋白在大便中穩定存在7天左右,且不易被細菌和各種酶類破壞。
鈣衛蛋白可進行定量檢測,可發現早期不出血的病灶,其結果不受全身情況、飲食成分、一般藥物及營養支持治療的影響。而且,其檢測方法簡便、經濟、無創,可以彌補腸鏡、結腸造影等有創檢查、昂貴、不能隨時復雜的不足。
三、糞便鈣衛蛋白在臨床的應用
近年來,國內外的學者對于鈣衛蛋白進行大量的研究和報道,希望通過檢測糞便中鈣衛蛋白的濃度來快速輔助診斷,減少侵入性檢測手段對患者造成的二次傷痛。
1.FC與IBD疾病活動及疾病復發關系
國外學者研究IBD與FC指標相關性中指出,FC>120ug/g時,IBD復發風險的靈敏度為80%,特異性為60%。在CD患者中FC平均水平為175(44~938)ug/g,在UC患者中FC平均水平為465(61~1128)ug/g,在其他腸病患者中,IBS患者中FC平均水平為54 (16~1128)ug/g。FC水平與IBD內鏡活動水平顯著相關,并且證實在疾病的活動期和緩解期均有意義。目前FC是反應IBD患者腸道黏膜炎癥水平最好的檢測指標。如果內鏡檢查基于FC基礎上,對疑似IBD患者內鏡檢查的會下降到32%,減少不必要的腸鏡檢查。
國內學者也進行大量臨床研究,證實UC活動期患者FC水平比結腸息肉和正常人顯著增高。FC水平數值的高低可以反映出腸粘膜的病變情況與患者疾病嚴重程度。李曉光等人的研究表明,當糞便鈣衛蛋白大于50ug/g為界定值,大腸癌組的陽性率為85%,慢性炎癥組陽性率為91.7%;計春燕等人的研究表明,FC中位數從高到低依次為感染性腹瀉組(中位數515.21ug/g)、大腸癌組(中位數162.47ug/g)、D-IBS組(中位數35.02ug/g)和正常對照組(中位數25.18ug/g),得出FC≥70ug/g時,應高度疑診斷為感染性腹瀉或者結腸腫瘤可能,結合患者臨床病史,即可作出感染性腹瀉或結腸腫瘤初步診斷。
2.FC與其他疾病關系
FC 被認為是判斷 IBD 腸道炎癥的非侵入性標志物。國內學者除了研究 FC 對 IBD 活動性評價作用外,尚有評價其對消化性潰瘍活動性的研究,黃平曉等通過對已經確診的 62例消化性潰瘍患者留取新鮮糞便檢測 FC含量,結果顯示消化性潰瘍患者 FC含量高于正常人,并且活動期 FC水平遠遠高于緩解期,同時對于潰瘍合并出血的患者 FC 水平高于潰瘍沒有出血者。王少東等對UC、CD、IBS、結腸息肉、食管炎、食管息肉、慢性胃炎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、急性胰腺炎、胃淋巴瘤共47例患者的 FC 水平與正常人進行比較,結果顯示 UC與 CD 患者 FC 檢測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(P > 0.05)。對于上消化系統疾病中的食管炎、食管息肉、胃淋巴瘤組患者 FC 呈現高表達,且與對照組和慢性胃炎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、急性胰腺炎組相比,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(P <0.01);而慢性胃炎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、急性胰腺炎組與對照組相比,差異無統計學意義(P >0.05)。
3.FC與藥物治療的關系
研究表明FC檢測值不僅可以預測疾病活動性,而且還能評判藥物治療的效果;對于療效較好的藥物治療,FC水平較低。余劍波等人的研究,FC在活動期為578.5ug/g,緩解期為10.84ug/g,正常對照為4.49ug/g,活動期FC明顯高于緩解期和正常對照??梢?,FC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腸鏡檢查,方便、準確的指導用藥,有利于醫生對疾病動態監控,減輕患者痛苦,降低診療費用。
4.影響FC檢測結果的因素
對FC的檢測掌握糞便取樣時間很重要,研究表明在行內鏡清腸之前FC值可能較高,因此糞便取樣應在清腸之前除此之外尚有PPI制劑及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的影響等,建議停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及質子泵抑制劑(Proton Pump Inhibitors,PPI)數周之后再進行FC檢測。
四、鈣衛蛋白的檢測方法
現在市場上主要以ELISA方法檢測糞便鈣衛蛋白,膠體金方法的檢測試劑寥寥無幾。ELISA方法對儀器及操作的要求制約了推廣使用,膠體金方法更加方便、快捷,價格也相對低很多。在結果判斷上,借助儀器使用ELISA試劑可實現一定程度上的定量,而本公司研制的鈣衛蛋白檢測試劑盒(膠體金法)在NC膜引入了對照線(R線),通過T線與R線色度對比,可以直觀地判斷出樣品中鈣衛蛋白比閾值高還是低,從而實現了較準確的半定量,可以達到區分腸道疾病的效果。
科域生物試劑研發部